疫情之下,已经复工复业的人难免心存忧虑,恨不得把自己全部包裹起来,再出门乘坐公交地铁,不给病毒可乘之机。 主持人穿着雨衣,戴着口罩、手套,“全副武装”地出现在舞台上,但专家却说她这已经防护过度了。那么,对于普通人而言,怎样防护才既适当又安全?专家给出了一份“24小时防护指南”,赶紧学起来~ 1,乘坐公共交通,如何“百毒不侵”?公共交通是不少人出行的首选,在这个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,怎样做好个人防护? 1,出门千万条,口罩第一条 乘坐公交车时,如果不是人挤人的情况,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即可。如果是去医院普通门诊,也可戴一次性医用口罩,如果是去发热门诊,则戴医用外科口罩更安全。 此外,棉布等非医用口罩预防病毒的效果不佳,不推荐在有风险的场所使用。 ①口罩能不能重复利用?看两点 在口罩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重复利用很重要,但你的口罩能重复利用吗? ◎看地点:去过医院,特别是发热门诊,不建议口罩重复使用;而在通风良好、人员不密集(间距1米以上)的超市、办公室、商场使用过的口罩,可以重复使用。 ◎看性状:如果口罩破损、潮湿、鼻夹断裂、明显脏污,不可以重复使用。 ②如何正确延长口罩使用寿命? 很多网友会对使用过的口罩进行酒精喷洒、蒸煮、微波炉加热等方法消毒,以便再次使用,但专家表示,这些方法可能改变口罩的过滤孔径,即损坏口罩内部结构,导致防病毒能力下降。 其实巧用纱布,就可以延长口罩的使用寿命,具体方法为:取2~3层纱布,叠好垫在新口罩内面,每次使用后更换纱布即可。 【注意】在人少或吃饭等需要摘下口罩的时候,需将口罩内里在外折好,放入保鲜袋中密封存放。 ③解放双耳的口罩神器 口罩戴得久了难免会出现耳朵疼的情况,其实这也有方法应对。 ◎软管:取一段长度适中(约比双耳间距短3cm)的软管,在软管两端剪一个小豁口,用来卡住口罩耳绳即可。 ◎牛奶箱提手:如果没有软管,也可用牛奶箱上的提手代替,其本身存在的卡槽也能挂住口罩的耳绳,解放双耳。 【注意】用上“神器”之后,别忘了检查口罩的密闭性和贴合性。 2,“危险区域”少接触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,所以乘坐公共交通时,要尽量少接触吊环、椅背、扶手等“危险区域”。 3,保持1米距离 新冠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,而正常交谈的情况下,飞沫传播的距离比较有限,一般超过1米就比较安全了,所以建议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。如果有人打喷嚏,间隔2米及以上更安全。 4,不碰口、鼻、眼 新冠病毒的接触传播是通过黏膜进行传播的,如果手接触到了病毒,摸了眼睛、鼻、口,就可能造成这些部位的黏膜感染。所以,乘坐公共交通时要避免用手接触口、鼻、眼,如果实在要碰,必须注意清洁双手。 2,去公共卫生间,如何做好防护?不管是上班还是外出,都难免会用到公共卫生间,那么,在使用公共卫生间的时候,怎样做好自我防护? 1,首选感应水龙头 针对坐便而言,使用完后应该先盖上马桶盖再冲厕所,避免冲水形成的飞沫溅出。洗手时应首选感应水龙头,避免接触传播风险。 2,手背来操作 如果没有感应水龙头,可用手背、手肘或手掌边缘来操作水龙头,以免污染双手。 3,保证时长全面清洗 正确洗手时间应至少20秒,每次洗手时,可用正常语速重复唱两遍《小星星》的前四句,时间刚好是二十秒。 如果没有流水冲洗双手,可选择消毒湿巾,不建议选择普通湿巾和卫生湿巾,普通湿巾没有消毒作用,卫生湿巾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,但不能作为消毒剂使用。 3,下班回家,防病毒这样做从外面回到家时,衣物、双手、手机等可能被外界环境污染了,我们又该如何预防病毒呢? 1,防病毒“五部曲” 专家表示,回家时可以遵循以下5个步骤: ①先把鞋脱在门外; ②脱掉外衣挂好; ③摘口罩,注意不要接触到口罩表面; ④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; ⑤给手机消毒。 2,怎样给手机消毒? 给手机消毒有以下四个要点: ①避免在手机发热时进行消毒; ②用干湿适中的酒精棉进行消毒,以免酒精滴入手机小孔,影响手机使用; ③擦完一面后,换另一只手擦另一面,以免消完毒的一面被手污染; ④如果打喷嚏、咳嗽等污染到手机,需定期拆掉手机壳进行消毒。 3,如何正确使用酒精消毒? 酒精具有良好的消毒作用,但不建议长期用酒精接触皮肤,以免造成皮肤干裂,损坏皮肤屏障,增加感染风险。 此外,厨房不宜用酒精消毒,尤其是有明火的时候,以免发生危险;没窗户的卫生间也不宜用酒精消毒,以免影响酒精挥发;沙发、衣柜等大件家具也不宜用酒精消毒。 4,如何正确为衣物消毒? 如果担心衣服上可能存在病毒,可以对衣服进行消毒,具体怎么操作呢? 新型冠状病毒在56℃状态下,30分钟即可灭活,所以对衣物消毒可以用开水浸泡半小时。如果洗衣机有高温清洗(60℃以上)模式,或者用挂烫机高温模式,也可对衣物进行消毒。 用84消毒液浸泡衣物也可杀灭新型冠状病毒,但84消毒液具有腐蚀、漂白作用,可能损伤衣物。 此外,紫外线照射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,但紫外线易损伤皮肤,平时可将衣物晾晒在能直接晒到太阳(不要隔着玻璃)的地方。 |